本報記者 孫震《中國青年報》(2015年01月12日07版)
  毋點點,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文學碩士,紐約美中之夢文化教育傳播公司CEO
  每到節日,國外音樂廳都有舉辦音樂會的傳統。在音樂氛圍長久的熏陶下,很多人都發自內心地熱愛音樂。美國的父母如何引導孩子接觸和喜愛音樂呢?紐約美中之夢文化教育傳播公司CEO毋點點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美國家長對孩子學樂器不會太苛求,認為開心愉快最重要。美國孩子可能技巧不突出,但因為視野開闊、想象力豐富,有很大後發優勢。
  中國青年報:在美國學習音樂的年輕人多嗎?
  毋點點:在我看來,美國文化是比較多元的。年輕人既可以喜歡時尚元素,也可以欣賞高雅藝術,並不是說一打開電視全都是充滿感官刺激的娛樂節目。
  他們對年輕人的培養,更多是春風化雨式的。美國很多中學、大學都有合唱團,這些合唱團經常訓練,有的水平非常高。他們有時會在卡內基音樂廳、林肯中心等世界級藝術殿堂舉辦彙報演出,家長們都會在臺下為子女歡呼雀躍。可以看出,高雅藝術已經融入他們的日常生活。他們不是為了逃避課業,或者為了考學加分而選擇音樂表演活動。
  中國青年報:美國青少年大多對什麼樂器或樂種感興趣?
   毋點點:這也是多樣化的。鋼琴、小提琴、吉他、管樂,什麼都有。很多學生學習器樂主要是出於愛好,並非認定將來要作為自己的專業。他們有的會在音樂學校報名,周末去上課,也有自己找老師輔導的。
  專門的音樂類院校在美國並不多。一些立志從事音樂專業的學生,可能會在綜合類大學選擇音樂專業。像我所在的哥倫比亞大學就有音樂專業。美國綜合大學本科前兩年通常會有通識教育,讓學生建立一個較為寬廣的知識結構,這對學習任何一個專業都是大有裨益的。比如哥倫比亞大學,不管你今後想學哪個專業,在本科前兩年,都要把古今中外許多著名的文化典籍通讀一遍。如果僅僅把目光放在自己的專業上,而不瞭解不關心其他領域,對長遠發展是不利的。
  中國青年報:樂器學習過程中,比如鋼琴,美國父母會要求孩子考級嗎?
  毋點點:美國鋼琴也有考級,但是美國家長對孩子學樂器不會太苛求。有的美國孩子去上鋼琴課,家長對老師提出的問題並不在意,認為學習過程開心愉快最重要,如果孩子情緒受挫或狀態不積極,家長可能就會考慮立刻更換老師,而不是告訴孩子及時改正錯誤、尋找自身問題,這樣會導致許多孩子一遇到困難就半途而廢。
  而中國家長相對比較認真嚴格,他們會經常督促、檢查孩子回家練琴。因此,許多學習器樂的中國學生比起美國學生,基本功更扎實、技術更全面。
  茱莉亞學院是美國藝術類院校的最高學府,培養了大量音樂家。現在在那裡學習鋼琴、小提琴的學生,很多都是從中國考去的,他們中很多人的基本功和演奏技術,絕對是名列前茅的。
  在美國學音樂專業,老師一般是啟髮式的,讓你通過自己豐富的想象,充分開掘潛能。美國學生可能在早期技巧方面沒有中國學生那樣突出,但是由於他們的視野更開闊,想象力更豐富,在中後期發展階段可能會體現出更大優勢。
   中國青年報:在美國活躍的華人音樂家多嗎?
  毋點點:像馬友友就是主流社會十分認可的華人音樂家。但我認為,真正走進美國主流視野的華人藝術家數量十分有限。更多受青睞關註的鋼琴家、小提琴家、歌唱家等,還是歐美本土的。有一次,我在地鐵站看到一張郎朗的音樂會海報。那是在換乘站,客流量非常大。我在那站了10分鐘,就是想看看有多少人會駐足瀏覽。結果只有3個人,而且這3個人都是華人面孔。如果表演內容是爵士樂,結果就會明顯不一樣。
  這裡的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西方音樂畢竟源於歐美,不是中國人自己的藝術。這就好比美國人唱京劇,即便唱得再好,你也不會過多關註他的表演。
  中國藝術家想立足於世界,就要和西方藝術家有區別。要具備明顯的風格與特色,發出自己的中國聲音,講述自己的中國故事,還必須要有經典作品,內容上能體現中華民族偉大的文化精神,形式上能體現特有的中華美學風格,並具備時代特色,中西合璧,讓人們的心靈得到振奮、純凈、升華。因此,我覺得音樂表演者要尋找自己文化的“根”,而不僅是一味重覆性演奏那些已經被無數西方大師演繹過的作品。  (原標題:中國藝術家立足世界要有經典作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x99zxohm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