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記者/徐思思
  一身潔白,踮著腳尖,輕舉雙臂,高貴優雅,突然單腳腳尖著地,快速旋轉,旋轉。
  芭蕾舞演員不停轉圈,為什麼不會暈?
  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一項最新研究,搞清了這個問題。在接受《上游萬向周刊》專訪時,研究負責人巴裡·西蒙蓋爾(Barry Seemungal)博士,還解釋了為什麼有的芭蕾演員還會得暈眩症。
  “對點”旋轉訓練
  《上游萬向周刊》採訪了英國皇家芭蕾舞團前首席芭蕾舞演員狄波拉·布爾(Deborah Bull),她說,這和芭蕾舞演員多年的“對點”旋轉訓練有關。
  狄波拉說,所謂“對點”旋轉訓練就是,快速的且周而複始的將目光投向某一固定點的訓練方式。
  芭蕾舞演員在以軀幹為垂直軸作急速旋轉時,必須用眼睛盯住正前方的某一點不放,即讓整個軀幹和四肢先轉,當身體要進行第二次旋轉動作之前的一剎那,將頭部和雙眼迅速跟著身體甩過去,趕在身體完成一整圈之前,找到原來的那個視點,即通常所說的“留頭甩頭”。
  實際上就是,以極快的速度給大腦造成一種靜態的假象,以利用最短的時間來完成視覺中的方位變化,減少平衡器官在旋轉過程中的振蕩,避免眩暈的產生。
  但是,事實不止如此。
  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最新研究表明,大腦的適應能力扮演了一個重要角色——長期的旋轉訓練使芭蕾舞演員的腦部結構發生了變化,因此,她們不會在無窮無盡的旋轉中感到眩暈。該研究結果刊登在《大腦皮層》雜誌上,這種一直讓我們困惑的驚人能力,終於有了科學的解釋。
  眩暈感從何而來
  位於內耳中的前庭器官,是人體對自身運動狀態和頭部所在空間位置的感受器。正常情況下,人的眩暈感來源於此。
  前庭器官中充滿液體的腔室內有許多纖細的感覺纖毛,當頭部活動時,室內液體產生流動,使纖毛髮生彎曲,激發神經脈衝,把機體運動狀態和頭部空間位置信息傳送到中樞,引起特殊的運動覺和位置覺,並出現各種軀體和內臟功能的反射性改變。
  當人的身體從旋轉狀態停止下來時,由於慣性作用,腔室內液體會繼續流動而觸動纖毛,導致人們仍感覺頭部在轉動,產生眩暈感。
  該研究負責人、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大腦科學研究室西蒙蓋爾博士,日前接受《上游萬向周刊》專訪時說:“眩暈就是在靜止的時候我們仍能感覺自己在移動,是一種常見疾病。我的很多病人患有長時間的眩暈症。在臨床上,我們通過對病人訓練,降低其對可能造成眩暈的外部刺激的敏感度,從而幫助他們從慢性眩暈中恢復過來。”
  “為什麼會選擇研究芭蕾舞演員的大腦?”《上游萬向周刊》問。
  “我一直對大腦中眩暈感產生的潛在機制感興趣。在現有的臨床治療方式中,我想知道,什麼樣的大腦機制可能參與了這項訓練,而芭蕾舞演員的快速旋轉舞步就是一個極富代表性的通過訓練抵抗眩暈的例子。所以,如果我們能夠從芭蕾舞演員的大腦中探索出抑制眩暈的機制,那麼就可能使用相同的機制來幫助患有慢性眩暈症的病人。”
  知覺反應成為剋服眩暈的關鍵
  研究人員招募了29名芭蕾舞演員和20名賽艇漿手,組成對照組作比較。這些志願者都是年齡、身體素質、健康程度以及用手習慣相仿的女性。
  志願者被固定在一個黑暗房間中的自動旋轉坐椅上,坐椅的右邊扶手上有一個小型的類似汽車方向盤的測速輪,測速輪上有一個手柄。
  每次在坐椅快速旋轉停止後,志願者被要求立即按照自己仍能感受到的旋轉速度和方向,來搖動測速輪上的手柄直到眩暈感消失。
  記錄下志願者搖動手柄的速度和時間,以測試她們對眩暈的知覺反應。
  測試同時,研究人員還給志願者佩戴了眼電圖測量儀,用以測量從前庭器官輸入而觸發的眼睛反射(眼球震顫)現象。前庭反應中最特殊的是軀體旋轉運動時出現的眼球特殊運動,稱為眼震顫,常被用來判斷前庭功能是否正常。
  實驗數據顯示,與漿手相比,芭蕾舞演員的眼睛反射持續時間和知覺反應時間(旋轉感持續時間)都較短。說明,芭蕾舞演員比漿手對眩暈具有更強的抵抗力。
  “對正常的人來說,眩暈的知覺反應和由前庭信號觸發的眼睛反射是緊密相關的,”西蒙蓋爾告訴記者,“但在芭蕾舞演員身上我們驚喜地發現,這兩者的聯繫似乎被解除了:當她們的眼睛在持續閃爍時,她們的知覺反應卻在下降。這表明,芭蕾舞演員通過訓練,可將旋轉時的知覺反應與眼睛反射獨立開來,從而降低眩暈感。”
  西蒙蓋爾博士介紹說,大腦會通過綜合不同的信息來源作出判斷,如視覺和聽覺。設想一下,當你聽到一個來自右方的聲音並轉過頭去尋找,此時你的大腦會將聲音來源的判斷依據放在它更信任的視覺源上。
  但視覺並非都靠得住。
  當你坐在靜止的火車上,此時旁邊另一輛火車開動時,你會以為是自己的火車在移動。這個原理很簡單,比起前庭器官(聽覺),大腦會優先獲得來自視覺的信息。又比如腹語藝人手中的娃娃,它結合了聽覺和視覺的雙重輸入,但觀眾會更依賴視覺,所以觀眾認為是娃娃在說話。
  “如果你的前庭器官沒有正常工作,你的大腦就不會信任他們,此時微不足道的視覺刺激就可以讓大腦相信自己在旋轉,進而引發頭暈目眩的感覺。”西蒙蓋爾博士說。
  訓練改變了大腦結構
  芭蕾舞演員旋轉時將知覺反應與眼睛反射獨立開來的能力,是否與大腦結構有關?
  抱著這種疑問,研究人員使用核磁共振成像技術,掃描志願者的大腦結構。結果讓研究人員倍感吃驚。
  芭蕾舞演員的腦部與漿手相比有兩個部位明顯不同:一個是負責處理前庭器官輸入信息的小腦,另一個是負責眩暈感形成的大腦皮層。
  “通過對比我們發現,芭蕾舞演員的小腦中負責處理來自前庭器官信號區域的灰質密度比漿手要小,而且資歷越深,灰質密度就越小。”西蒙蓋爾說,“小腦將信號處理後傳輸到與知覺相關的大腦區域。在芭蕾舞演員小腦中,好像有一扇門,減少了信號的傳輸。”
  研究人員認為,小腦中這一區域灰質密度的減少,是因為芭蕾舞演員很少使用它的緣故。在跳舞的時候,他們不依靠前庭器官的信號保持平衡,而是依靠機械定式運動。
  “對芭蕾舞演員而言,不使用前庭系統就不會有頭暈或失去平衡的現象。”西蒙蓋爾說。
  研究人員在對兩者大腦皮層的觀察中同樣發現,漿手的大腦皮層有更多的腦白質。
  “腦白質越多越容易產生眩暈,而在芭蕾舞演員大腦皮層中我們幾乎沒有發現。”西蒙蓋爾解釋道,“一個合格的芭蕾舞演員絕不能出現頭暈和失去平衡的狀況。於是,芭蕾舞演員的大腦在經過多年的訓練後,大腦結構的改變,更好地抑制眩暈信號輸入,從而對眩暈產生抵抗力。”
  對於這一研究結果,狄波拉·布爾告訴《上游萬向周刊》:“對我們來說,這樣的結果是完全沒有想到的。看來,芭蕾舞演員所做的一切,改善了人類的大腦,併為大腦提供了更為精良的結構。”
  “那麼,這些發現就目前來看對慢性眩暈症患者有什麼幫助?”《上游萬向周刊》問西蒙蓋爾。
  他說:“首先,同時也是最關鍵的,我們已經認識到大腦中控制平衡的器官,是可以被改變以適應環境變化的。基於這一成果,我們正在研究將舞蹈與藥物方式結合起來治療慢性眩暈症,從而提高慢性眩暈症患者的康復速度。”
  跳了15年芭蕾舞,
  怎麼還得了慢性眩暈症?
  《上游萬向周刊》問:“有一位網友看到你的研究結論後,稱她跳了15年的芭蕾舞,但是現在卻受到慢性眩暈症的困擾,這一結果你怎麼看?”
  “首先應明確一點,作為芭蕾舞演員並不能保證不會患上眩暈症。”西蒙蓋爾舉例說:
  “在我們此項實驗完成後,對研究人員來說有一個非常幸運的發現,參與此次實驗的一位芭蕾舞演員,在實驗結束後不久出現了慢性眩暈的癥狀,無法繼續跳舞,成了我們的病人。這使得我們可以通過對她的測試來驗證之前的研究成果。
  “我們發現,儘管她的反射功能正常,但她的知覺反應活動卻變得更強,時間持續得更久。於是,我們將該項研究中發現的大腦抑制眩暈機制與藥物治療相結合,給她治療,並最終獲得了成功。很高興,現在她已重返芭蕾舞臺。
  “我想告訴這位網友,你需要找到一個對眩暈症有清晰瞭解的醫生,給予你正確的診斷,然後對症下藥。查明眩暈癥狀的原因非常關鍵。大多數醫生對病人的眩暈給出了錯誤的診斷,由此造成許多病人得到了錯誤的治療,這就是為什麼許多病人多年遭受眩暈的困擾而無法成功根治的原因。”
  《上游萬向周刊》問:“有網友詢問,日常生活中的暈車現象是否也可通過練習剋服?”
  博士說:“我們的研究中沒有探討暈動病(暈車、暈船等)。為避免暈車,最好是保持頭部不動,避免在車內閱讀,保持平和正常的呼吸,聽安靜的音樂。帶上暈車藥當然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  (原標題:芭蕾舞演員轉啊轉,為什麼轉不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x99zxohm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